創新是大方向,登高望遠方從容
對于白酒行業,創新是個永恒的主題。致力于技術創新的枝江酒業,一直沒有停止技術創新的步伐。
1984年,在全國著名白酒專家沈怡方、金佩璋指導下,枝江酒廠同江蘇省食品發酵研究所江蘇省日化研究所合作,首次開展了對全國固態法小曲白酒暨枝江小曲微量香味成份的分析查定,其成果“固態法小曲白酒與米香型白酒的風格差異”榮獲川、鄂、湘三省食品發酵學會科技論文優秀獎,為“小曲清香”白酒香型的確立做出了基礎性貢獻;
1987年,38度低度枝江小曲的研制,分別榮獲宜昌地區科技進步二等獎和枝江縣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9年至2000年,枝江酒業同湖北工業大學合作研究白酒中針狀沉淀物,解決了困擾白酒界多年的白酒在貨架期內產生白色針狀沉淀的難題,穩定了產品質量,為整個白酒行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從2000年底至2002年,枝江酒業同北京食品釀造研究所合作,由周恒剛前輩任課題組長,進行了人工老窖技術在枝江大曲酒生產中運用的攻關,該課題以篩選適合本地環境條件的窖泥有益微生物和優化適合本公司生產特點的窖泥培養方案為主要內容,取得了巨大成果,使枝江酒業成了少數幾家真正擁有自己獨特的人工老窖技術的白酒生產企業之一。
同時,枝江酒業繼續同華中農業大學、湖北工業大學、三峽大學、710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了《枝江大曲酒香味特征物質研究》、《枝江大曲酒數據庫和圖譜庫的建立》、《枝江大曲白酒貨架期質量穩定性的研究》、《枝江酒業儲存容器品質對酒質的影響研究》、《枝江酒業酒包裝盒防霉技術研究》、《護肝酒的研制》、《微機勾兌在枝江大曲勾兌生產中的應用》等課題研究,進一步提升了枝江酒業的科技實力。
2008年,枝江酒業研制完成開發出“五糧小曲釀造工藝”、“一種利用楠竹生產保健酒的方法”兩個新工藝作為技術。這兩項技術均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其中“一種利用楠竹生產保健酒的方法”被授權國家發明專利;
2008年12月8日,“湖北省博士后枝江酒業產業基地” 在枝江酒業掛牌;
2009年,濃香型白酒釀造微生物及其發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1年10月19日,宜昌市科技局組織有關專家在宜昌市葛洲壩賓館召開會議,對湖北枝江酒業完成的“人工老窖泥在濃香型白酒生產中的應用研究”項目進行科技成果鑒定。鑒定委員會表示,該研究成果總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2012年5月8日,由枝江酒業和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共同承擔的中國白酒169計劃“濃香型枝江白酒風味物質剖析技術的研究及應用”這一科研課題經過兩年的研究和實驗,通過了專家鑒定。
創新是民族的生命力,也是企業的生命力。尤其是企業在技術上的創新,讓企業能站在一個行業的前沿,有了更寬泛的視角。
多年來,枝江酒業始終把科學技術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不斷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核心競爭力,切實把科技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堅持以產業創新引領城市發展。蔣紅星說,這是枝江酒業不變的發展方向,也是枝江酒業人自信和自強的理由。(連迅 張同 陳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