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成長為中國最大的大眾白酒品牌解密
21世紀的中國白酒領域可謂是一幅群雄逐鹿、異彩紛呈的壯闊畫卷?!爸睆?817年(清嘉慶22年)的歷史悠遠處走來,承載著幾代人的夢想,歷經無數坎坷和滄桑,以其“曲香窖香最秀雅”的特色魅力和謙謙君子般的行業大家風范,從古時作坊到國營酒廠再到枝江酒業集團,從暢銷本土到覆蓋全省再到風靡全國,從名不見經傳到家喻戶曉再到“中國新名酒”和“中國馳名商標”,從年銷售額幾千萬元到幾十億元再到連續8年“鄂酒第一”和連續6年“中國白酒十強”,從年產量幾百噸到幾千噸再到10萬噸和“全國產能第四”,從人人喜愛的“民間名牌”到地方區域性強勢品牌再到消費者公認的全國最大的大眾白酒品牌,“枝江”創造了令世人折服的經濟奇跡,徹底顛覆了“三五年喝倒一個牌子”的行業定律,并以銳不可當的發展態勢向著更高、更強、更大的戰略目標挺進。追尋“枝江”精彩的發展軌跡,品嘗“枝江”美酒一樣馨香醇厚的品牌文化,也許可以幫助人們打開“枝江”成長為中國最大的大眾白酒品牌的原始之密。
用智慧引擎 構品牌韜略
枝江地理位置優越,氣候溫潤,適耕宜釀,自古就是著名的酒鄉。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初,“枝江”就獲得國家輕工部授予的“優質產品”稱號,并以“湖北名酒”的身份走進北京中南海,成為湖北人民的驕傲和自豪。1998年,蔣紅星執掌枝江酒業初始,面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愈演愈烈的白酒市場環境,他敏銳地意識到品牌力量的巨大和品牌建設在企業發展壯大過程中所起的至關重要的作用,并用自己淵博的學識和長期分管生產、銷售工作的實踐經驗,制定了科學而系統的品牌發展戰略計劃和符合“枝江”廠情的品牌體系及構架,充分發掘和整合“枝江”獨特而寶貴的品牌資源,根據白酒行業的國情,把“做中國最大的大眾白酒品牌”作為“枝江”品牌的宏偉目標,并輔之以長期卓有成效的品牌策劃、推廣和循序漸進的市場耕耘、開發,培育滋生了屬于“枝江”的龐大而穩固的消費群體及市場網絡,使“枝江”這個百年老字號品牌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青春與活力,實現了湖北本土市場無縫隙覆蓋和全國市場持續紅火的繁榮局面,使“枝江”的銷售額在短短十年間完成了五億、十億、十五億的精彩“三級跳”之后緊逼二十億,銷量連續6年位居全國第七,與“茅五劍瀘汾洋”同處中國白酒的第一陣營,人們在驚訝之余不禁對“枝江”發出了由衷的贊譽。
用誠信夯基 讓科技領跑
誠信是“枝江”以質為本、服務至上、誠信天下十二字經營理念的重要內涵。長期以來,“枝江”秉承謙和、安泰、吉祥的“謙泰吉”傳統古訓,并賦予其新時期的現代管理思想,始終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腳踏實地地做產品做管理做市場,兢兢業業地練內功夯根基謀發展,與科技聯姻,與高校牽手,把現代生物技術和白酒生產實際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科學技術轉化為第一生產力,為企業持續高速發展奠定了雄厚的技術基礎,為“枝江”系列產品衍生牢靠的技術含量,從而構建起枝江大曲符合大眾消費訴求和市場規律的品牌系統體系?!爸毕群笈c湖北工業大學、三峽大學等高校深度合作,設置專門課題和實驗室,成立科研專項基金,投資一億多元 建成省級技術中心并即將發展成為國家級技術中心,并把科研開發經費比例提高到銷售收入的3%以上。
1998年初,蔣紅星果敢地制定“用科技促質量、用質量促市場”的發展基調,成立科技創新領導小組,自己親任組長?!爸背晒﹂_發的微機勾兌系統成為全國白酒行業最先進、最實用的電腦系統,同時引進采用美國反滲透技術的水處理設備,使生產用水達到直飲純凈水標準?!爸辈粩嚅_展釀造微生物的研究和運用,創造了“生產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的梯次開發模式,成立了酒體設計中心和知識產權辦公室,每年都有幾十個適銷對路的新產品問世,還成功地開發出保健酒、醬香酒、竹沁酒,實現了酒體風格的多樣化。幾年來,“枝江”已有40多項創新技術獲得國家專利,成為湖北省白酒行業唯一的“專利明星企業”,被評為全國專利工作先進單位?!爸睋碛懈黝悓I技術人才380多人,有1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白酒專家、1名中國釀酒大師、6名國家級評酒師和2名國家級白露酒雙料評委,真可謂是人才濟濟、精英薈萃,如此班底在全國同行業中也屬少見,就連中國釀酒工業協會也把全國評酒技能比賽放在枝江舉辦,并授予枝江酒業“特殊貢獻獎”,中國釀協理事長王延才感動地說:“枝江”的經驗在全國都有示范作用。
用質量取信 使大眾受益
當你信步走進枝江酒業生產廠區的大門時,迎面映入眼簾的是“顧客在我心中,質量在我手中”的巨型橫幅,作為“全國質量管理先進企業”、“全國食品安全示范企業”和“全國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枝江酒業把質量視為生命,長期奉行全員質量管理模式,讓質量意識在每個人心中牢牢扎根,致力追求質量“零缺陷”,讓消費者喝到實實在在的綠色放心酒。
“枝江”系列白酒精選優質紅高粱為主要原料,取地下183米深的礦泉水為生產用水,采用傳統固態白酒釀造工藝,結合現代生物科技,經百年老窖發酵和貯藏醇化,從而形成窖香濃郁、入口綿甜、落口爽凈、回味無窮的優秀酒質,成為贏得廣大消費者的無價之本。枝江先后斥資2000多萬元建立無菌培養室、理化分析室、微機勾兌室、感官嘗評室,配置氣象色譜儀、光譜儀、高精度分析儀等先進檢測設備和大型冷凍過濾設備,為酒質的穩定提供了可靠的物質條件。
獲得“中國釀酒大師”副總經理譚崇堯是枝江酒業的質量把關人,他成功主持研制52度枝江小曲,攻克枝江大曲“降度不走味、縮短自然老熟周期”以及酵泥退化老化、低度白酒在貨架期內產生白色沉淀物等技術課題,并成功推行活性干酵母不經活化直接運用于發酵過程和紅糟培窖等質量技術工藝。1999年,“枝江”在全省同行業率先獲得國家認證委和國家商檢局同時頒發的ISO9002質量體系注冊認證,被授予AAA級標準化行為企業.。2006年由國家認證委、商務部聯合組織的首批中國酒類質量認證中,全國29家酒類企業共115個單元產品獲得質量認證書,枝江酒業的“枝江大曲濃香型白酒”和“枝江大曲低度濃香型白酒”成為湖北省惟一通過認證的酒類產品,蔣紅星不無自豪地說:“這是枝江用質量取信于民、用好酒使大眾受益的結果?!?/FONT>
用服務發力 占市場先機
“枝江”有一支驍勇善戰、縱橫馳騁的營銷“鐵軍”,在“商戰巴頓”、榮獲“中國酒業營銷金爵獎”的銷售公司總經理曹生武率領下,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慨,轉戰南北,攻城略池,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戰役的輝煌勝利。得民心者得天下,正如著名的全球華語財經媒體《世界經濟學人周刊》中的一篇評析枝江酒業的文章中所說:枝江的成功經驗在于他們實現了先做“民牌”再做“名牌”的價值效應,是一個真正得民心的品牌。中國營銷新文化倡導者、BENTOO營銷運用工具創始人何足奇則把枝江大曲的營銷列為“從自然銷售到主動競爭新突破”的經典案例,稱贊“枝江”用服務發力、搶占市場先機的營銷策略是一個成功創舉。枝江始終不渝地把消費者奉為上帝,無論是產品體系、價格體系、分銷體系還是服務體系皆與各地不同的市場消費實況相適應,適時推出消費者喜歡的各種專供、特供產品,充分體現“枝江”品牌文化的親和力和感染力。曹生武說,營銷服務的大學問在于主動和創新,天上不會下銀子,誰付出多,為消費者服務的點子多,誰就能贏得市場。
如今的枝江大曲銷售區域已遍布全國20多個省300多個城市和廣大農村,擁有一級代理商480多家、二級網絡28800多家、A類酒店3000多家、大型賣場及超市2800多家、中小酒店和商店258900多家,從名符其實的“地方土特產”一躍而成為倍受消費者青睞的“市場明星”。枝江酒業不空談服務,而是通過新產品投放、空白市場開發、品牌文化推廣、產品結構升級和促銷方式創新等不同形式的服務,廣泛建立根據地,努力培育新的市場增長點。曹生武有句名言:做勢、做市再做事;敬業、專業再創業。這句名言很巧妙地闡釋了他所推崇的“服務型營銷”的真正內涵。一個與廣大消費者有著深厚情結的現代化釀酒企業,其市場的持續紅火是可以想見的。
用實力見證 鑄品牌輝煌
枝江酒業自1998年企業成功改制以來,短短十年間,實現了超常規的跨越式發展,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座朝氣蓬勃的現代化酒城。廠區占地面積擴大到1000多畝,建筑面積達到20多萬平方米,固定資產近十億元,職工總數近3000人,擁有大型發酵池5000個,現代化灌裝生產線38條,并發展成為以白酒釀造為主,以包裝材料、資源回收、飲料加工、物流配送、糧食購銷及深加工等為輔的多行業配套發展的現代企業集團,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重合同守信用企業”等100多項省級和國家級榮譽,不但成為湖北省發展最快、市場占有率最高、社會貢獻最大的白酒龍頭企業,而且被湖北省委省政府確定為40家重點產業集群之一,省委書記羅清泉、省長李鴻中親臨枝江酒業,勉勵“枝江”做中國最大的大眾白酒品牌,領銜唱響振興鄂酒的主旋律。枝江酒業現已形成以“星級系列”、“王級系列”、“年份系列”、“精品系列”、“專供系列”、“尖端系列”、“保健酒系列”等為框架的產品體系,顯示出其超凡的品牌底蘊和實力。枝江在實現自身高速發展的同時,始終胸懷社稷民生,傾力回報國家,先后斥資1億多元支援地方公益事業,還帶動區域內20多家相關產業的發展,連續3年實現稅收過億,2007年達到1.6億元,真正成為地方財政的“擎天一柱”和經濟社會進步的“領頭雁”?!笆晃濉逼谀茦I銷售收入將達到50億元,利稅將達到15億元,其輝煌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優勢,必將見證“枝江”品牌時代的正式到來。
有成語曰:百煉成鋼。前蘇聯作家奧斯托洛夫斯基的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呈現給人們的是保爾在追求真理時那鋼鐵般的意志?!爸逼放撇皇呛俺鰜淼?,也不是吹出來的,更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以蔣紅星為首的企業家凝聚全體枝江酒業人的智慧,漚心瀝血,腳踏實地,用鋼鐵般頑強的意志拼搏出來的,是廣大消費者用對“枝江”酒的樸素而真摯的情感喝出來的,是“枝江”不辱歷史賦予的神圣使命,在市場經濟的大熔爐里煉出來的。(黃宏俊)